收到環境的召喚,疫情過後,我們一家追著文蛤來到了赫赫有名的成龍溼地,來場環境教育之旅,豔陽下粼粼的水面、熱情的白鷺鷥迎接我們的到來,當天下午氣溫很高,但不減的是大家的熱情,為了把蛤蜊摸回家,我們可是預備已久,斗笠、塑膠袋、厚襪子、水等等一應具全,只等著跟那些甜美的蛤蜊見面。
成龍溼地小故事
本次「趣遊成龍摸蛤仔」活動是由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-成龍工作室舉辦,環境教育的工作上觀樹教育基金會已深耕多年,聽說當初因緣際會下來到成龍溼地幫忙復甦在地產業,美麗盛名的成龍溼地藝術季原來還有一個令在地人難以忘懷的過去:
成龍溼地的位置原本是在地人賴以維生的耕地,因為地勢偏低、長年抽取地下水,導致地層以每年「3公分」驚人的速度在下陷,再加上颱風侵襲,1986年的偉恩颱風重挫口湖鄉,農地整個「泡水了」,再也無法耕作,居民因此沮喪了好長一段時間,在地人還跟孩子們說荒廢的泡水位置「有鬼」,禁止進入。
直到成龍工作室團隊與藝術家的合作,讓人們透過藝術發現在地之美,團隊也進駐國小成立「成龍溼地偵探社」,帶著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土地-生態豐饒的美麗地景,一切才開始改觀。
地層下陷、淹水的因應建築示範-高腳屋
雲林縣口湖鄉地層下陷問題特別嚴重,為了讓我們更了解當地狀況,主辦單位特別帶沿著觀察老房子地層下陷的情形,再帶我們到高腳屋進行環境教育解說,讓大夥兒在下水摸蛤蜊之前,可以先深入了解在地、魚塭生態,我覺得這個環節設計得太好了!
高腳屋是一個非常符合永續原則的房子,為了因應地層下陷狀況,零樓也就是這次活動的空間僅有柱子結構,一樓以上才規劃室內空間,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房屋在颱風侵襲時泡水的問題,還可以讓居民住得更久更安心,這棟高腳屋不僅是一個展示,更是未來生活的想像。
友善土地養殖–永續產業
在下水摸蛤蜊前,主辦單位特別為我們介紹關於當地永續產業的情形:
成龍工作室也鼓勵在地漁夫,以友善土地的方式進行「不抽地下水養殖」計畫,引進海水,以生態養殖方式混養文蛤、白蝦、虱目魚、變身苦等生物,讓生物與溼地共生。成龍溼地工作室運用環境教育遊戲的方式,帶領大家深入認識循環生態系裡頭的生物,大家分別扮演文蛤、白蝦、大型藻類、其他螺貝類、浮游生物等物種,透過模擬實境方式讓生物彼此互相制衡,也帶來在地友善自然的收成。活動過程中,我了解到:有些人對蝦、海鮮過敏,不單純是體質問題,可能因為單一飼養魚塭有添加藥劑等問題,但是他們吃友善生態混養的蝦,卻可能沒有過敏的狀況,那代表友善環境的養殖方式少了一些致過敏成分,不僅對土地很好,也對人的健康也很加分。
下魚塭摸蛤仔體驗
傍晚4點,微風徐徐吹來,雲朵稍微遮住太陽的熱情,最令人期待的摸蛤仔來了!當我們終於來到摸文蛤的魚塭,大夥兒的臉上掩不住雀躍的神情,穿上雙層厚襪子保護腳丫丫,大家下水摸蛤仔囉!
我們的動作很像農夫在插秧的姿勢,差別在於農夫將秧苗插在土裡,而我們是把手伸入泥土當中,雙手並用撫摸土壤,試圖找出那硬硬的、圓圓的小可愛,大家都非常認真地尋找文蛤小姐的蹤跡,所以常常固定姿勢不動,用手摸摸看、用腳踩踩看有沒有硬硬的。妹妹開玩笑說:「好累哦,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文蛤這麼貴!」(哈哈哈,我笑她沒認真聽導覽員解說,漁夫是用機器在採收文蛤啦!) 明明不是競賽,但聽到別隊家庭摸到二十幾個,我的袋子裡的文蛤還是個位數成長,心中就是有不甘心,鬥志熊熊燃起,最後以三人摸到2.5斤,完勝!
趣遊成龍摸蛤仔心得
第一次來成龍溼地體驗觀樹教育基金會的活動,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,也十分好玩,主辦單位很用心地把環境教育理念,運用活動、遊戲的方式傳達到大家的腦海裡,我也是參加後才知道:原來文蛤可以跟別的生物一起養殖!真有趣!我原本以為每個魚塭都是抽地下水、養的都是不一樣的東西,透過一次環境教育的活動,讓我對文蛤有了更深入的認識,下次去菜市場買蛤蜊,我絕對會好奇問:你們的文蛤是引入海水混養的嗎?
當天帶回家的文蛤沙粒非常多,幫它們土沙許久。來點蒜頭、醬油、米酒快炒,最後加入後院的九層塔,真香!引入海水、混養的文蛤果然鮮甜美味,吃起來的口感跟菜市場買的差很多!這下可好,胃口馬上被養大,市場的文蛤比較有腥味,看來我以後得常跑雲林買文蛤XD
更多精彩的環境教育活動,請鎖定
🌿觀樹教育基金會 👉官網
🌿成龍溼地 👉粉絲專頁
購買友善環境、不抽地下水養殖的文蛤😋歡迎追蹤:
🐟成龍溼地鳥仔區生產班👉 粉絲專頁
「鹽選」文蛤數量不多,收成前會開放讓大家下單~
❤️謝謝你們關注莎粒 の綠生活週記・聽我分享生活の咚咚❤️
🌟跟著莎粒趣永續小旅行,看見更多綠生活的可能🌟
追蹤粉絲團,看更多綠生活最新近況 >>